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正确理解及运用“你、我、他”
教学步骤:
1、物品的归属人:自己、他人
身上器官归属人
身上物品归属人
常用物品的归属人
2、表达双词短句(人物+物品/事件):自己、他人
3、表达人称代词:“我的**,我在**”你的,你在**”
教学步骤:(单人--多人)
例如:
老师说“指我的鼻子”,则引导生指老师的鼻子(单人)
2-4人坐在孩子面前时,其中一人(如姐姐)说“指我的耳朵”,则引导生去指姐姐的耳朵(多人)
注意:
1、可以多加入一些人员进行泛化练习,让孩子理解“我”并不是固定代表一个人,不同的人表达“我”,是泛指不同的人,谁说“我”,那就是谁
2、他人表达的“我”的归属物可从自己的身上器官--身上物品--放在远处的物品--看不见的物品
教学步骤:(单人-多人)
1、他人对孩子表达“你”
2、他人对他人表达“你”
3、他人对人群中的一人表达“你”
教学步骤可参考:理解他人角度表达“我”
注意:
同样也是要让孩子理解:当一个人对着另外一个人说“你”时,则“你”是代表“另一个人”
教学步骤:
1、他人与孩子面对面时,请孩子进行“我、你”的指令进行执行,由身上器官--身上物品--常用物品
如:教师与孩子面对面,教师发出指令:“指我的鼻子/指你的鼻子”(第三者可给予辅助)
2、他人对他人表达:“我、你”,请孩子指出说出物品在哪,或者回答
如:教师与孩子在一旁观看妈妈和姐姐对话的场景:妈妈对着姐姐说:“我的衣服在哪里?”,教师则问孩子:“找谁的衣服?”(妈妈的)。妈妈对姐姐说“你的衣服在哪?”,教师则问孩子:“找谁的衣服?”(姐姐的)。
注意:
1、如果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还是感觉有些混乱,那么可以采用“二八”原则,在10个回合里面,8个“我”,2个“你”,多给孩子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孩子理解“我、你”,然后再逐步把干扰比例加大,直到孩子能够准确理解
2、同样需要多一些人员的泛化练习,可以从真实的环境--视频--图片--动物等
教学步骤:
1、孩子与他人面对面(身上器官--身上物品--常用物品)
教师与孩子面对面,教师指着孩子的嘴巴,问:“这是谁的嘴巴?”,孩子回答:“我的”(第三者可给予辅助)
教师与孩子面对面,孩子指着自己头发问:“这是谁的头发?”,孩子回答:“你的。”
(就这样,穿插“我、你”的问句,让孩子进行表达)
2、自己在一群人中,找到指定的人进行表述
如:教师请孩子去问妈妈的手机在哪里?
孩子走到妈妈的面前,并和妈妈说:“妈妈,你的手机在哪里?”(“我”“你”进行穿插练习)
注意:
1、转述的表达“我、你”,的句式可以多样化一些,比如: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都可以加入一起练习,让孩子灵活运用哦
2、除了人物的泛化、语言的泛化,还有环境的泛化练习哦
在训练理解及表达“你”、“我”时,切记教导者不教孩子回答,而是第三者辅助孩子回答(第三者的辅助方式请阅读上一篇文章)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
倡导
当您遇到了行为异常的孩子
请您不要排斥
不要歧视
不要投以异样的眼光
如果可以
请您多一些的理解与宽容
或是给他们一个善意的微笑
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有了大家关爱的阳光将照亮每一个特殊儿童的心灵
联系我们,请扫二维码添加客服
微信号|swzhicheng
网址|www.swzhicheng.com
稚诚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