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情境辨别训练
+
一、阶段选择(评测)
选择一幅情境的图片(每次使用一幅情境图片,各自对应高兴、难过、生气、害怕,共4次)
举例:
教师说 | 教师做 |
你看,小明在草地上玩,突然出现一只狗要咬小明 | 展示小明差点要被狗咬的图片,并描述内容 |
这个时候,他感觉怎么样?他是会觉得高兴、难过、生气还是害怕? | 依次指每一种卡通表情图片 |
你能告诉我或指给我么? | 提出关于感受的问题,让儿童口头作答或者指出对应的卡通表情图片 |
他为什么会觉得害怕? | 如儿童回答正确,跟着提出关于原因解释的问题 |
如果儿童不能正确回答出任一情绪或虽然回答正确但不能解释原因,就从本阶段开始训练。
下面,请看实操演示视频,每个情绪都需问到哦~
1、难过
2、生气
3、高兴
4、害怕
以上视频中,儿童回答错了2题,那么就从本阶段开始训练。
+
二、训练内容
01
训练要求
情境辨识训练为第三阶段训练,其目的是让儿童能够判断特定情境所触发的情绪,并预测所示图片中主人公在该情境下的情绪感受。
例如,在险境中的恐惧感。具体来说,本阶段训练的要求是让孤独症儿童理解以下内容。
1)令人高兴的情境:当有人给你喜欢的东西或者你做喜欢的事时,你会很高兴。
2)令人害怕的情境:当遇到危险的事时,你会很害怕,想要逃跑或躲起来。
3)令人难过的情境:当发生不好的事情或你认识的人离去时,你会感到难过。
4)令人生气的情境:当有人故意捉弄你,对你不好时,你会感到生气。
02
训练材料
本阶段所采用的材料包括:供儿童选择的表情卡通图片和一系列包含各种情境的图片,情境图中主人公的面部表情被隐去,另有一张面部表情保留的答案图。
每种情绪均有至少十二种不同的情境图片。
例如,高兴情境
难过情境
生气情境
害怕情境
+
三、训练步骤及举例
以“高兴”为例进行训练
举例训练步骤:
教师说 | 教师做 |
小红过生日,家人给她买了好多好吃的蛋糕 | 展示小红和蛋糕的图片,并描述内容 |
小红能吃到这么好吃的蛋糕,她会感觉怎么样呢?是生气、高兴、难过还是害怕? | 依次指向卡通表情图片 |
你能告诉我或者指出来吗? | 提出有关感受的问题 |
根据儿童的回答正确与否采用不同的策略
回答正确:
教师说 | 教师做 |
对了,你真棒!小红感到很高兴 | 展示正确答案的图片 |
那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小红这么高兴吗? | 提出解释原因的问题 |
是的,因为小红能吃到好多好吃的蛋糕,所以她很高兴 | 儿童能说出:重复强化理解 儿童不能说出:立即解释原因,并指向蛋糕 |
当有人给你喜欢的东西或者你做喜欢的事时,你就会很高兴 | 强调训练要求的内容 |
回答错误:
教师说 | 教师做 |
让我们看看小红到底是什么感受。你看,小红她很高兴 | 展示正确答案的图片,并指向小红的表情 |
她觉得高兴是因为能吃到好多好吃的蛋糕 | 解释原因,并指向蛋糕 |
小红感到高兴,因为家人给了她好多好吃的蛋糕 | 指向小红 |
当有人给你喜欢的东西或者你做喜欢的事时,你就会很高兴 | 强调训练要求的内容 |
实操视频演示:
正确回答
错误回答
+
注意要点
1)不能将儿童自己的主观情绪带入到故事情境中。否则就会与我们要教授给孤独症儿童解读“他人”心智、了解他人有不同想法的能力这一目的相背离。同时由于儿童有自己喜欢的事物,可能与情境中的主人公并不一致,这就会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2)材料中可能会有儿童从未体验过的情境,可能导致他们胡乱作答。这时教师就需要耐心分析儿童答错的具体原因。
3)对于某些情境,特别是负性情境可能有多个答案,如喜欢的玩具坏了,反应可能是难过也可能是生气。这跟教师的表达方式以及儿童自己的经历有关,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儿童的回答和解释是否正确合理。在制作材料时,可以尽量避开这种可能混淆的情况。
+
训练素材
可在淘宝搜索“心智解读训练卡”,即可搜到以上情绪图片的套装,有需要的可以自行购买哦!
+
泛化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情境都可以让孩子去观察他人的情绪表现,以及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对于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表达。如:“我有雪糕吃,好开心啊! 下雨天,不能去游乐场玩,好难过啊……
+
上周内容回顾
心智解读之情绪解读训练(点开文字链接)
未完待续,下周持续更新
摘录文献:《孤独症儿童心智解读能力训练》
--徐云、柴浩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单位删除,谢谢
排版、设计:阿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号|swzhicheng
稚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