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解读是心智解读的重要内容,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孤独症儿童在情绪解读方面存在一些障碍,具体表现为表情识别、基于情境的情绪解读和复杂情绪解读等三方面的困难。
情绪是人与人连接的纽带,良好的情绪解读能力促进个体的社会性发展的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解读存在困难这个结论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情绪解读干预和训练,提高他们的情绪解读能力,是孤独症儿童心智解读能力 阶段的“阶段选择”。)
在进行训练时,教师须加强语气和情绪的表达,充分利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描述情境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细节以帮助儿童理解,语言需清晰、简单并保持前后一致,主旨就是要让儿童充分感受到教师想让他/她理解的情绪。
情绪解读训练内容
第一阶段:写实照片辨识训练
第二阶段:卡通图片辨识训练
第三阶段:情境辨识训练
第四阶段:愿望辨识训练
第五阶段:想法和现实辨识训练
第一阶段:写实照片辨识情绪训练
阶段选择(评测)
准备好四张含表情的真人照片,每种情绪一张,步骤如下:
教师说 | 教师做 |
现在我们来看一些人的照片,他们都是是有一种表情的,这些表情可以告诉我们,他们现在的感受 | 在儿童面前展示四张照片 |
那么你能不能找出这里面哪个人很高兴/难过/害怕/生气? | 对情绪提问 |
只要儿童不能正确识别出一种表情,那么就从本阶段开始训练。
注意:本阶段不需要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
训练内容
(一)训练要求
写实照片辨识训练为第一阶段训练,其目的是为了让儿童能够从真人照片中,正确地辨别出高兴、难过、害怕和生气四种表情。具体就是从四种表情地照片中指出教师所说的表情。
(二)训练材料
本阶段所采用的材料包含高兴、难过、生气和害怕表情的真人照片,也可以更为灵活地准备一些材料,如:拍下成人、儿童的表情制成贴纸使用。如下图所示。
训练步骤及举例
教学步骤 (教学认知物品5步骤)
1、感知:教师给生播放相关表情的视频(如:高兴),让生观看
2、配对:一模一样的真人图片2张,请生进行配对,随后逐渐增加干扰物,让生进行目标物的配对(干扰物最好为同一个人但又不同表情的照片)1:1-1:4
3、指认:教师先出示一张真人表情照片(如:高兴),并告诉学生,他很高兴。(强调“高兴”),然后把照片放在桌面上,让生指认“高兴”的照片,随后逐渐增加干扰物,让生进行目标物的配对(干扰物最好为同一个人但又不同表情的照片)1:1-1:4
4、命名:教师教师先出示一张真人表情照片(如:高兴),并问学生:“他心情怎么样?”教师引导生回答“高兴”。(随后可以加入一些生已会的指令进行干扰。)
5、泛化:教师出示不同人物的各种表情,请生挑选出指定表情(如:高 兴),或者拿出不同人物的表情,问生:”他心情怎么样?”,让生回答
注意要点
1)训练时教师应该在一开始给予儿童示范和提示,使其能够更容易地完成任务。
2)一旦儿童在尝试时出现错误,教师应立即给予正确的答案。
3)需泛化到真实人物以及动物,而不是仅仅是照片
第二阶段:卡通图画辨识情绪训练
阶段选择
准备好四张描绘表情的卡通图片,每种表情一张,步骤如下:
教师说 | 教师做 |
现在我们来看一些卡通图片,他们都是是有一种表情的,这些表情可以告诉我们,他们现在的感受 | 在儿童面前展示四张卡通图片 |
那么你能不能找出这里面哪张表情很高兴/难过/害怕/生气? | 对情绪提问 |
只要儿童不能正确识别出一种表情,那么就从本阶段开始训练。
训练内容
(一)训练要求
卡通图画辨识训练为第二阶段训练,其目的是为了让儿童能够从卡通图片中正确地识别出高兴、难过、害怕和生气四种表情。具体就是从四种表情的图片中指出教师所说的表情。
(二)训练材料
本阶段所采用的材料为包含高兴、难过、害怕和生气表情的卡通图片。这些图片为由简单线条绘制的卡通图,也可以采用贴纸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训练步骤及举例
教学步骤 (教学认知物品5步骤)
1、感知:教师给生播放相关卡通表情的视频(如:高兴),让生观看
2、配对:一模一样的卡通表情图片2张,请生进行配对,随后逐渐增加干 扰物,让生进行目标物的配对(干扰物最好为同一个卡通但又不同表情的照片)1:1-1:4
3、指认:教师先出示一张表情图片(如:高兴),并告诉学生,这是高兴。(强调“高兴”),然后把表情图片放在桌面上,让生指认“高兴”的表情图片,随后逐渐增加干扰物,让生进行目标物的配对(干扰物最好为同一个卡通但又不同表情的图片)1:1-1:4
4、命名:教师教师先出示一张表情图片(如:高兴),并问学生:“这个心情怎么样?”教师引导生回答“高兴”。(随后可以加入一些学生已会的指令进行干扰。)
5、泛化:教师出示不同卡通的各种表情,请生挑选出指定表情(如:高兴),或者拿出不同卡通物的表情图片,问生:”这个心情怎么样?”,让生回答
注意要点
1)训练时教师应该在一开始给予儿童示范和提示,使其能够更容易地完成任务。
2)一旦儿童在尝试时出现错误,教师应立即给予正确的答案。
3)需泛化到各种卡通人物或者动物,而不是仅仅是表情图
未完待续,下周持续更新
End
参考文献:《孤独症儿童心智解读能力训练》
排版、设计:阿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号|swzhicheng
稚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