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语言表达
语言理解能力可以说是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的基础
两者在之后的语言发展过程中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使用一个语言符号表示一个特定意思的能力(手势/语言、口语、图像/文字)来代表某一事物或情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一般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聆听和模仿他人的话语而发展起来的,随着他们认知能力的提高,并在生活中学习到更多的词汇,再加上组句能力的发展,便能运用更复杂的语句去表达意思。
表达分类
一:主动表达(本节重点)
二:被动表达
1、对“叫名反应”、“礼貌用语”的回应
2、对“什么” “谁” “哪里” “谁的” “什么时候” “为什么” “几个” “怎么”等问题的回应
3、对肯定、否定问题的回答
三:仿说
主动表达的条件
表达的欲望
——制造孩子想要跟我们表达的情境
表达的内容
——孩子想要表达出来,他必须得知道他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这里需要大量的认知理解做基础
表达的能力
——孩子想要表达出来,还得有一个有效运作发音系统
表达的技巧
——表达时的语气、声调、姿势、手势、表情、社交礼仪
——说话时和他人间的距离 、不同场合的说话方式
训练方法
六步操作教导主动表达
投其所好
找到孩子喜欢的食物或者玩具
创造沟通动机
把食物或者玩具放到我们手里,呈现在孩子面前
等待沟通
孩子沟通行为的出现
示范目标技能
示范提前确定的目标语言,
比如“海苔”或“我要汽车”
必要时辅助
如果孩子没有仿说出来,辅助孩子对我们进行仿说或者模仿
强化并详述
孩子做出了目标技能,我们就立刻强化并详述
举例:想要吃东西/玩玩具
1、妈妈找到孩子喜欢的零食:薯片
2、妈妈故意在孩子美滋滋地吃着薯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孩子想吃薯片,过来拿薯片
4、爸爸示范表达:“我要吃薯片”,然后妈妈就请爸爸吃一块薯片
5、当孩子没有表达时,爸爸辅助孩子表达:“我要吃薯片”
6、妈妈说:“哦,你要吃薯片啊,好啊,请你吃。”,然后妈妈请孩子吃薯片
举例:寻求帮助
1、妈妈找到孩子喜欢吃的薯片
2、妈妈把薯片放在高高的柜子上,并跟孩子说:“宝宝,妈妈请你吃薯片哦,在那里哦,快去拿来吃吧。”
3、孩子想要拿薯片,却拿不到
4、爸爸示范表达:“妈妈,帮我拿薯片。”,妈妈则拿薯片给爸爸,爸爸拿取一块薯片又把薯片罐放回原处,并美滋滋地吃薯片
5、孩子想要拿,却拿不到时,爸爸辅助表达:“妈妈,帮我拿薯片。”
6、妈妈说:“好啊,我帮你拿薯片。”,并把薯片给孩子
举例:表达:不知道
1、妈妈找到孩子不认识的物品卡片
2、妈妈请孩子读10张卡片,其中8张认识的,2张不认识的
3、孩子看到不认识的卡片,不回答/乱回答
4、爸爸示范表达:“我不知道”,妈妈告诉爸爸正确答案
5、当孩子遇到第二张不认识的卡片时,爸爸辅助孩子表达:“我不知道”。
6、妈妈回应:“哦,你不知道啊,那我告诉你,这是……”
举例:请求
1、妈妈找到活动动机(要出去)
2、爸爸要带孩子出去玩,妈妈故意挡在门口,拦住他人不给过
3、孩子想要把妈妈拉开
4、爸爸示范表达:“请让开!”,妈妈则走开,让爸爸通过
5、爸爸辅助孩子表达:“请让开!”
6、妈妈:“好的,我让开。”,让孩子通过
举例:纠正错误
1、妈妈找到孩子的活动动机(拿错碗)
2、在进餐时,妈妈在孩子面前拿着孩子的碗、爸爸的筷子,假装要进餐
3、孩子想要伸手去抢
4、爸爸示范表达:“你拿错了,这是我的筷子。”妈妈把筷子还给爸爸
5、妈妈拿着孩子的碗假装要进餐,爸爸辅助孩子表达:“你拿错了,这是我的碗。”
6、妈妈:“对不起,我拿错了,碗还给你。”,并把碗还给孩子。
举例:拒绝
1、妈妈找到孩子喜欢的——薯片,不喜欢的——花生
2、妈妈出示薯片、花生在桌子上,并拿出花生请孩子和爸爸吃
3、孩子想要推开花生,并伸手去拿桌子上的薯片
4、爸爸示范表达:“我不要花生,我要薯片”,妈妈把薯片给爸爸吃
5、爸爸辅助孩子表达:“我不要花生,我要薯片”
6、妈妈:“你不要花生,要薯片啊,好啊,那请你吃薯片”,并请孩子吃薯片
举例:想要
1、妈妈找到孩子的活动动机(想要)
2、妈妈给孩子看食物的卡片
3、孩子表现出想要吃的样子
4、爸爸示范表达:“我好想吃糖果啊。”,妈妈拿出糖果请爸爸吃。
5、爸爸辅助孩子表达:“我好想吃薯片啊。”
6、妈妈:“你想吃薯片啊,我去找一找,呐,给你薯片”,并把薯片给孩子。
还可以训练孩子主动表达哪方面呢?
1、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开心、痛、困、饿等)
2、与他人分享事物
3、结账
4、提问问题(想知道答案时)
5、打招呼(社交词汇,如:对不起、你好、再见等)
无口语儿童的主动表达训练方法
手势表达
图片交换系统的六个阶段(PECS)
第一阶段:交换概念
第二阶段:加强自发性
第三阶段:辨识图卡
第四阶段:句式结构:“我要——”
第五阶段:回答问题:“你要什么?”
第六阶段:评论(描述事件)
注意要点
1、自然情境教学,多创设对应的情境让孩子去表达
2、要结合孩子的自身的能力,设定相对应的目标
3、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跟孩子沟通,进行丰富的语言刺激
4、在教的过程,尽量避免说明对错,如:“对了、错了”
5、如果孩子习惯性说固定的句子或词语,则要进行“0秒延宕”的语言辅助或视觉图进行辅助
6、在训练过程中,需多次进行泛化练习,直至熟练主动表达
7、强化物与孩子所想要的一致,不加附加条件
8、要注意辅助的撤退,不要让孩子依赖我们的语言辅助而变成仿说哦
坚持每日多创设生活情境让孩子进行表达训练,孩子的主动表达能力定能有所提高。加油哦!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阿华
联系我们,请添加以下客服微信
微信号|swzcheng
网站|www.swzhicheng.com
稚诚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