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第五阶段--想法与现实辨识训练
一、阶段选择
选择一组与想法、愿望和现实情况有关的图片(A、B、C、D每种情况各做一次,共四次。)以认为愿望会被满足,事实上也达成愿望(A类)为例。
第五阶段选择步骤
教师说 | 教师做 |
你看,这是小辉的爸爸,小辉的爸爸给小辉买了一艘玩具船 | 展示描述现实情况的图片,并解释 |
这是小辉,这张图这边告诉我们小辉想要什么,另一边告诉我们小辉是怎么认为的 | 展示描述主人公想法和愿望的图片,并解释 |
你看小辉想要玩具船,他也认为爸爸会给他买玩具船 | 描述主人公的愿望和想法,在描述时分别指向相应的部分 |
那么,你知道小辉想要什么吗? | 提出关于愿望的问题 |
再看看这张图,图这边会告诉我们小辉想要什么,他想要什么呢? | 给与提示,指向图中愿望部分 |
小辉认为爸爸会给他买什么呢? | 提出关于想法的问题 |
再看看这张图,图另一边会告诉我们小辉是怎么认为的。他认为爸爸会给他买什么? | 给予提示,指向图中想法的部分 |
当小辉认为爸爸会给他买玩具船时。他会有什么感受?你能告诉我或指出来吗? | 提出与想法对应的感受问题 |
他是会觉得高兴还是难过呢? | 给予提示,依次指向卡通表情图片(注意每次调整前后次序) |
对了,看,小辉是高兴的 | (此处以回答正确为例) |
为什么小辉会觉得高兴呢? | 提出解释原因的问题 |
你看,小辉的爸爸给了小辉玩具船 | 展示主人公在现实情况下的图片 |
小辉得到了爸爸给他的玩具船时,他是什么感受? | 提出与现实对应的感受问题 |
如果儿童无法正确回答任意一种情况中的问题,就从本阶段开始训练。
二、训练内容
(一)训练要求想法与现实辨识训练为第五阶段的训练,目的是要使儿童明白,情绪起源于个人的想法。想法与现实可能相符也可能不符,但引发的情绪如何最终还是由想法决定。
儿童需要根据图中主人公的想法、愿望和现实情况进行两个层次的情绪判断。第一个层次根据的是主人公的想法,第二个层次根据的是主人公的愿望满足与否。
具体来说,本阶段训练的要求是让孤独症儿童理解以下内容。
1)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愿望会实现,结果愿望真的达成了,他会感到高兴。
2)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愿望不会实现,结果愿望真的没有达成,他会感到难过。
3)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愿望会实现,结果愿望却没有达成,他会感到难过。
4)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愿望不会实现,结果愿望却达成了,他会感到高兴。
5)在不知道事实如何的情况下,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愿望会达成时,他会感到高兴。
6)在不知道事实如何的情况下,一个认为自己的愿望不会达成时,他会感到难过。
(二)训练材料
本阶段使用的材料是一系列与想法、愿望和现实情况有关的图片以及表现高兴和难过两种表情的卡通图片
一组与想法、愿望和现实情况有关的图片包括:一张描述现实情况的图片、一张描述主人公想法和愿望的图片(主人公表情被隐去)、一张主人公在现实情况下的图片(主人公表情被隐去)和两张答案图(与想法对应的情绪和与现实对应的情绪,主人公有表情)。
根据想法是否符合现实情境和愿望是否被满足,这一系列图片分为A、B、C、D四类
想法、愿望和现实情况有关的四种情况
情况类别 | 主人公的想法 | 与想法对应的感受 | 现实情况 | 愿望满足与否 | 与现实对应的感受 |
A | 认为愿望 会被满足 | 高兴 | 想法与实现 符合 | 愿望达成 | 高兴 |
B | 认为愿望 不会被满足 | 难过 | 想法与实现 符合 | 愿望未达成 | 难过 |
C | 认为愿望 不会被满足 | 难过 | 想法与实现 不符 | 愿望 (意外地) 达成 | 高兴 |
D | 认为愿望 会被满足 | 高兴 | 想法与实现 不符 | 愿望 (意外地) 未达成 | 难过 |
四种情况举例
A类:小辉想要玩具船,认为爸爸会给他买玩具船,结果真的得到了
现实情况
愿望(左)和想法(右)
与想法对应的情绪(答案)
主人公与现实情况
与现实对应的情绪(答案)
B类:小辉想要玩具火车,认为哥哥会送他飞机,结果得到的确实是飞机
现实情况
愿望(左)和想法(右)
与想法对应的情绪(答案)
主人公与现实情况
与现实对应的情绪(答案)
C类:小佳想要吃蛋糕,认为爸爸会给她买披萨,结果竟如愿得到了蛋糕
现实情况
愿望(左)和想法(右)
与想法对应的情绪(答案)
主人公与现实情况
与现实对应的情绪(答案)
D类:小琳想要骑单车,认为车没坏,结果车坏了不能骑
现实情况
愿望(左)和想法(右)
与想法对应的情绪(答案)
主人公与现实情况
与现实对应的情绪(答案)
三、训练步骤及举例
(一)步骤
1)选择一组与想法、愿望和现实情况有关的图片。
2)将描述主人公愿望和想法的图片展示给儿童,并解释二者各是什么。
3)提出关于愿望的问题,给予提示,鼓励儿童作答。
4)提出关于想法的问题,给予提示,鼓励儿童作答。
5)提出与想法对应的感受问题,并提示是两种情绪中的一种。
6)①如果儿童答对了,教师应先给予奖励或称赞,然后询问原因,以加强儿童对与想法对应的感受的理解。如儿童不能解释原因,立即向其解释。两种情况都要强调训练要求的内容。
②如果儿童答错了,必须立即告诉儿童正确的答案并解释原因,并强调训练要求的内容。
7)展示主人公在现实情况下的图片,并解释。
8)再次提出关于愿望的问题,给予提示,鼓励儿童作答。
9)提出与现实对应的感受问题,给予提示。
10)①如果儿童答对了,教师应先给予奖励或称赞,然后询问原因,以加强儿童对与现实对应的感受的理解。如儿童不能解释原因,立即向其解释。两种情况都要强调训练要求的内容。
②如果儿童答错了,必须立即告诉儿童正确的答案并解释原因,并强调训练要求的内容。
(二)举例
以认为愿望会达成,结果没有达成(D类)为例:小琳和脚踏车
第五阶段训练步骤
教师说 | 教师做 |
你看,家人给小琳买的脚踏车坏了 | 展示描述现实情况的图片,并解释 |
这是小琳,这张图这边告诉我们她想要做什么,另一边告诉我们小琳是怎么认为的 | 展示描述主人公想法和愿望的图片,并解释 |
你看小琳想要骑脚踏车,她认为脚踏车没有坏掉 | 描述主人公的愿望我想法,在描述时分别指向相应的部分 |
那么,你知道小琳想要什么吗? | 提出关于愿望的问题 |
再看看这张图,图这边会告诉我们小琳想要什么。她想要什么呢? | 给予提示,指向图中愿望部分 |
小琳认为脚踏车是怎么样的呢? | 提出关于想法的问题 |
再看看这张图,图另一边会告诉我们小琳是怎么认为的,她认为脚踏车是怎么样的? | 给予提示,指向图中想法的部分 |
小琳想要骑脚踏车,当小琳认为脚踏车没有坏,可以去骑时,她会有什么感受?你能告诉我或者指出来吗? | 提出与想法对应的感受问题 |
她会是觉得高兴还是难过呢? | 给予提示,依次指向卡通表情图片(注意每次调整前后次序) |
对了,真棒!你看小琳是高兴的 | (此处以回答正确为例) |
为什么她感到高兴呢? | 提出解释原因的问题 |
在不知道事实如何的情况下,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愿望会达成时,他会感到高兴 | 提出解释原因的问题 |
在不知道事实如何的情况下,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愿望会达成时,他会感到高兴 | 强调训练要求的内容 |
看,小琳发现脚踏车居然坏掉了,不能骑了 | 展示主人公在现实情况下的图片,并解释 |
刚才说小琳希望做什么? | 再次提出关于愿望的问题 |
再看看这张图,图这边会告诉我们小琳想要什么,他想要什么呢? | 给予提示,展示描述主人公想法和愿望的图片,指向图中愿望部分 |
那么小琳发现脚踏车坏掉了以后会感受到怎样呢? | 提出与现实对应的感受问题 |
她会是感到高兴还是难过呢? | 给予提示,依次指向卡通表情图片(注意每次调整前后次序) |
对了,真聪明!你看小琳感到难过 | (此处以回答正确为例) |
为什么小琳最后会感受到难过呢? | 提出解释原因的问题 |
一个人认为自己愿望会实现,结果愿望却没有达成,他会感到难过 | 强调训练要求的内容 |
(三)注意要点
1) 不能将儿童带入到故事情境中,让其用自己的喜好替代主人公的想法。
2) 材料中可能会有儿童从未体验过的情境,或不认识的物品,可能导致他们胡乱作答。这时教师就需要耐心分析儿童答错的具体原因。
3)对于愿望未满足的情境,实际中对应的情绪可以是难过也可能是生气。这跟教师的提示方式以及儿童自己的经历有关,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儿童的回答和解释是否正确合理。
4)注意要在生活情境中泛化哦,让孩子真正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哦!
END
摘录文献:《孤独症儿童心智解读能力训练》
——徐云、柴浩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单位删除,谢谢!